系统考察了偏、粘、易和二角4种异质1B/1R小麦雄性不育类型的育性稳定性和育性恢复性,测定了它们杂种F1中雌雄可育(1B)与不育(1BL/1RS)配子的传递率。结果表明:(1)其不育性可分为完全不育;转育过程中从低到高世代育性一直分离;低世代不育,高世代育性分离至全育3种类型。欲使不育性既稳定又易恢复,应注意选择仅含主效不育基因(或不带有任何修饰基因的1RS片段)的不育核型是一关键。(2)4种异质全不育系和它们的恢复系,各自核内的育性基因系列组成在不同品种(系)中分布不同,这与其恢复性直接相关。全不育系核内是以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或是1RS片段)A1〕和单对主效不育基因+抑制基因(A2)两种形式存在。恢复系核内则有4种形式:即主效恢复基因+微效可育基因(C1);主效恢复其因(C2);主效恢复基因+抑制基因(C3);仅含微效可育基因(C4)。它们彼此结合后可构成8种育性表现,其中,仅3种育性基因组合方式(A1×C1、A1×C2和A2×C1)恢复度最高,而且较稳定。而其余5种组配形式都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有着较大的恢复度变异。(3)杂种F1中的1BL/1RS不育配子雌雄传递率明显不同,在雄配子中极低,甚至部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