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西部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恢复及其改造演化

被引:114
作者
赵文智 [1 ]
王新民 [1 ]
郭彦如 [1 ]
刘化清 [2 ]
白云来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晚三叠世; 原型盆地; 沉积体系; 银川盆地; 六盘山盆地; 构造改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恢复鄂尔多斯晚三叠世原型盆地是评价盆地西缘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前景的重要问题。研究认为,在三叠纪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受秦祁褶皱带和阿拉善古陆控制,六盘山西缘大断裂和贺兰山西缘断裂分别构成晚三叠世沉积盆地的西南与西北边界;走廊过渡区与盆地本部沉积具有连通性,形成向西开口、南深北浅、主体为北西-南东向的大型不对称坳陷盆地,银川盆地、六盘山盆地是鄂尔多斯盆地的一部分,盆地西缘前人所称的“南北古脊梁”不起沉积分割作用。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西部从南到北发育汭水河—镇原、景泰—环县、窑山—甜水堡和汝箕沟—盐定4个三角洲沉积体系,受不同物源影响,各体系沉积特征不同,并且经后期构造运动改造,在盆地西缘冲断带上盘残存不全。但在现今冲断带以东及其掩覆地区延长组保存较完整,延长组残余沉积分布广泛,勘探前景广阔。图5参13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大陆及邻区中生代—新生代大地构造与环境变迁 [J].
万天丰 ;
朱鸿 .
现代地质, 2002, (02) :107-120
[2]   太行山构造岩浆带K-Ar法同位素年龄分析 [J].
罗照华 ;
邓晋福 ;
李玉文 ;
曹永清 ;
赵海玲 .
现代地质, 1996, (03) :53-58
[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地貌与构造对气藏的控制作用 [J].
李道燧,张宗林,徐晓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3) :9-14+127
[4]   鄂尔多斯地块油区构造演化特征 [J].
郭忠铭 ;
张军 ;
于忠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94, (02) :22-29+120
[5]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逆冲带油气远景展望 [J].
刘友民 ;
孔志平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4, (01) :33-40
[6]   有关陕北盆地西部边缘的一些构造问题 [J].
彭希龄 .
地质学报, 1955, (04) :405-417
[7]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分布规律.[M].杨俊杰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板内变形构造应力场及其应用.[M].万天丰著;.地质出版社.1993,
[9]  
宁夏地质概论.[M].霍福臣等著;.科学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