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南-威海造山带研究进展及重要地质问题讨论

被引:20
作者
王来明
宋明春
王沛成
机构
[1] 山东省地质调查院
[2]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3] 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 山东济南
[4] 山东潍坊
关键词
变质花岗岩; 古生代盖层; 构造单元; 胶南-威海造山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胶南-威海造山带基底主要由新元古代变质花岗岩组成 ,另有少量变质表壳岩、浅变质碎屑岩、基性—超基性岩及榴辉岩。变质花岗岩可分为同造山花岗岩及后造山花岗岩。造山带之上曾经有过古生代盖层 ,造山带中侵入有三叠纪闪长岩及花岗岩体。在榴辉岩及其围岩中发现了许多高压、超高压变质矿物 ;确认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分早期的超高压榴辉岩相变质作用和晚期的高压绿片岩相变质作用 ;变质地层、超镁铁质岩及部分片麻岩等围岩与榴辉岩经历了相同的超高压变质作用 ,大部分花岗质片麻岩是在超高压变质作用发生后或发生过程中侵入榴辉岩中的。苏鲁造山带是一条以韧性剪切带为格架 ,穹窿构造、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无山”的造山带 ;造山带可分为南、北二部分 ,北带主体属于华北板块南缘带 ,而南带主体则属于扬子板块北缘带。南、北带的界线大致与连云港嘉山断裂及近岸断裂一致。造山带南界与响水淮阴断裂一致 ,北界位于五莲—王台—朱吴—牟平一线 ,西侧被郯庐断裂带切割。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江苏响水至内蒙满都拉地学断面南北两段的地质观察 [J].
马杏垣 .
地球科学, 1989, (01) :1-7
[2]  
山东省岩石地层[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编著, 1996
[3]  
中国主要大陆山链韧性剪切带及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许志琴等著, 1997
[4]   胶东地块研究取得新进展 [J].
杨志坚 .
中国区域地质, 1992, (01) :43-50
[5]   胶东蛇绿岩套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王仁民,安家桐,赖兴运 .
岩石学报, 1995, (S1) :221-227
[6]   栖霞地区蓬莱群的时代属震旦纪 [J].
牛保祥,刘书才,刘怀书 .
山东地质, 1996, (01) :63-68
[7]   乳山海阳所地区超镁铁岩的主要特征 [J].
方长青 .
山东地质, 1997, (02) :1-9
[8]   山东省岚山头地区发现晚元古代A型花岗岩 [J].
刘建文 ;
于兆安 ;
王来明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3) :108+110+109-108+110+109
[9]   胶东元古宙变质硅质岩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J].
倪志耀 ;
王仁民 .
矿物岩石, 2001, (01) :5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