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试点城市的碳排放特征与碳减排路径研究

被引:90
作者
禹湘 [1 ]
陈楠 [2 ]
李曼琪 [1 ]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2]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关键词
城市; 碳排放; 低碳; 脱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5 [资源开发与利用]; X321 [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06 ; 083305 ; 1204 ;
摘要
城市既是温室气体排放最主要的领域,也是易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领域,实现城市的碳减排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日益重要的举措。中国正在经历全球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城市的低碳发展对于中国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共赢意义重大。2010年7月以来,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先后开展了三批87个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根据低碳城市试点的进展,本文采用Tapio脱钩模型考察低碳试点城市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总量变动之间的关系,并根据脱钩弹性系数的大小将低碳试点城市分为低碳成熟型、低碳成长型、低碳后发型三种。在对城市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采用STIRPAT模型,考察经济规模、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因素和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识别不同驱动因素对试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依据碳排放驱动因素识别不同类型城市的减排路径。研究结论表明,对于低碳成熟型城市,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研发投入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低碳成长型城市,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对于低碳后发型城市,实现低碳发展需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速产业升级转型。同时,位于东、中、西不同区域的低碳试点城市呈现出不同的碳排放特征,未来在探索差异化、多元化的城市减排路径时,区域性的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碳减排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的政策设计逻辑 [J].
庄贵阳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 30 (03) :19-28
[2]   低碳城市试点“十四五”期间需助力碳排放达峰 [J].
齐晔 ;
刘天乐 ;
宋祺佼 ;
王宇飞 ;
吕婧 .
环境保护, 2020, 48 (05) :9-11
[3]   武汉低碳城市试点创建的路径及模式浅析 [J].
吴雪莲 ;
万迎峰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 46 (02) :102-106
[4]   低碳城市成效评估及碳排放收敛性分析——以浙江省各设区市为例 [J].
陈楠 ;
庄贵阳 .
生态经济, 2018, 34 (12) :14-21+28
[5]   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成效评估 [J].
陈楠 ;
庄贵阳 .
城市发展研究 , 2018, (10) :88-95+156
[6]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产业发展与工业化进程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18, (09) :5-23
[7]   中国电力部门中长期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J].
张小丽 ;
刘俊伶 ;
王克 ;
崔学勤 ;
邹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8, 28 (04) :68-77
[8]   低碳城市指数的构建与应用 [J].
周泽宇 ;
田丹宇 ;
付琳 ;
杨秀 .
宏观经济管理, 2017, (11) :52-56
[9]   长三角地区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的实证研究 [J].
郭炳南 ;
林基 ;
刘堂发 .
生态经济, 2017, 33 (04) :25-29
[10]   2℃和1.5℃目标对中国国家自主贡献和长期排放路径的影响 [J].
崔学勤 ;
王克 ;
邹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12)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