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思考

被引:19
作者
任路
李浩
机构
[1] 辽宁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肝郁证; 实验动物模型;
D O I
10.19664/j.cnki.1002-2392.2006.04.022
中图分类号
R-332 [医用实验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而证候则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它是以中医藏象理论为基础的。其中,肝郁证在五藏证候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对主流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发展简史的论述,对造模原理和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对造模方法进行了回顾,并指出建立以动物为主体的肝郁模型来进行实验研究的必要,提出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问题与展望。因而对探索和发展中医藏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都是关系到中医理论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慢性应激肝郁证大鼠模型的建立 [J].
金光亮 ;
南睿 ;
郭霞珍 .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3, (02) :18-21
[2]   肝郁动物模型肝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观察 [J].
吕志平 ;
刘承才 .
湖南中医杂志, 2000, (05) :61-62
[3]   “肝郁”大鼠血浆TXA2、PGI2水平与肝微循环变化及逍遥散作用 [J].
吕志平 ;
刘承才 .
中国微循环, 2000, (03) :160-161
[4]   肝郁致瘀机理探讨 [J].
吕志平 ;
刘承才 .
中医杂志, 2000, (06) :367-368
[5]   胃动灵对肝郁、脾虚大鼠模型胃肠运动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聂丹丽 ;
陈嘉屿 ;
崔大江 ;
刘润侠 .
陕西中医, 2000, (06) :283-284
[6]   肝郁证动物模型研究的理论思考 [J].
乔明琦 ;
张惠云 ;
陈雨振 ;
韩秀珍 ;
姚泽贤 ;
刘长华 ;
宋承木 .
中国医药学报, 1997, (05) :42-44
[7]   “肝郁”大鼠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及逍遥散的保护作用 [J].
吕志平 .
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95, (03) :199-201
[8]   肝郁证的动物实验研究——激怒刺激对大白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须惠仁 ;
傅湘琦 ;
向丽华 ;
陈燕萍 ;
刘金红 ;
逯波 .
中医杂志, 1991, (06) :44-47
[9]   肝郁气滞证发病学及病因学探讨 [J].
车桂燕 ;
李巍 ;
黄柄山 ;
范隆昌 ;
李爱中 .
黑龙江中医药, 1989, (05) :8-14
[10]   中医肝郁证研究概况 [J].
顾永华 ;
彭锦 .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1987, (03) :56-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