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组分的Co(钴)——争光霉素在肿瘤动物中的分布特性及其与抑瘤和毒性关系的探讨

被引:7
作者
薛绍白
柳惠图
张鸿卿
李电东
蔺惠颜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2] 中国医学科学院抗菌素研究所
关键词
博莱霉素; 实体型; 不同组分; 争光霉素; 搏莱霉素; 毒性; 毒力; 分布特性;
D O I
10.16438/j.0513-4870.1980.01.001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57Co标记的七种争光霉素组分(A2+B2混合品、A2、A4、A5、A6、A5033和B2)在实体型艾氏腹水癌小鼠的分布实验中,发现七种组分都亲瘤和抑瘤。争光霉素A5和A6的亲瘤性最高。用等毒性剂量,A5、A4和A2具有最高的抑瘤性。小鼠肝、肾和肿瘤对各种标记的争光霉素组分的摄取以A5033为最低,A6为最高,因此目前看来,以A6进行临床试用的前景似比其他的组分为差。A5033在肺中集聚少,排出较快,急性毒性又最低,按相等的LD50剂量给药其抑瘤率也较高,从减少肺纤维化这点考虑,它可能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A5亲瘤抑瘤较高,肾和肝摄取较高,但较A6为低,排出较慢,在体内保留时间较长,也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单一争光霉素组分。
引用
收藏
页码:1 / 6+64 +64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