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条叶性状对野外不同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

被引:33
作者
杜宁 [1 ,2 ,3 ]
张秀茹 [2 ,3 ,4 ]
王炜 [2 ,3 ]
陈华 [1 ,2 ,3 ]
谭向峰 [2 ,3 ]
王仁卿 [1 ,2 ,3 ]
郭卫华 [2 ,3 ]
机构
[1] 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
[2] 山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
[3] 山东大学山东省植被生态工程技术中心
[4] 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荆条; 叶性状; 光环境; 植被恢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5.1 [植物营养、代谢与呼吸];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光照是影响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对生长在野外5种不同光环境下(林外、阔叶林林缘、阔叶林林下、针叶林林窗和针叶林林下)的荆条的叶片进行取样研究,通过对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叶绿素荧光、叶绿素含量、叶片氮磷含量以及叶片形态的测量,来反映荆条对不同光环境的表型可塑性。研究结果表明,荆条叶片对于野外不同的光环境具有很好的适应机制,叶片功能性状受到结构性状的调节。低光下通过高的比叶面积(SLA)、单位质量叶绿素含量、光系统II最大量子产量,低的暗呼吸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叶绿素a,b的比值来提高对光能的利用效率,维持生长;高光下则通过与SLA有关的叶片结构的变化对光合作用进行调节。大多数的叶性状只受到日光照总量的影响,SLA的大小与日最高光强有关,可以对不同日变化模式的光照做出迅速的响应,是适应不同光照的敏感指标。尽管光照是不同光环境下影响荆条叶性状的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养分含量同样会对叶性状产生影响,高土壤养分下的高叶长与叶柄长的比值体现了植物对资源获取和支撑结构之间分配的权衡。
引用
收藏
页码:6049 / 605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遮荫对连翘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J].
王建华 ;
任士福 ;
史宝胜 ;
刘炳响 ;
周玉丽 .
生态学报, 2011, 31 (07) :1811-1817
[2]  
Leaf morphology correlates with water and light availability:What consequences for simple and compound leaves?[J]. Fei Xu,Weihua Guo~*,Weihong Xu,Yinghua Wei,Renqing W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100,Chin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9(12)
[3]   遮荫对异株荨麻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的影响 [J].
刘悦秋 ;
孙向阳 ;
王勇 ;
刘音 .
生态学报, 2007, (08) :3457-3464
[4]   优良水土保持灌木—野生荆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 [J].
王晓蓓 ;
韩烈保 ;
刘春霞 .
辽宁林业科技, 2007, (04) :30-32
[5]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J].
刘任涛 ;
毕润成 ;
闫桂琴 ;
王露露 ;
曹志鹏 ;
李萍 ;
李荣荣 .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68-73
[6]   森林幼苗更新对光环境异质性的响应研究进展 [J].
陈圣宾 ;
宋爱琴 ;
李振基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2) :365-370
[7]   植物叶寿命及其相关叶性状的生态学研究进展 [J].
张林 ;
罗天祥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844-852
[8]   不同光强下生长的两种榕树叶片光合能力与比叶重、氮含量及分配的关系 [J].
张亚杰 ;
冯玉龙 .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4, (03) :269-276
[9]   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 [J].
王仁卿 ;
藤原一绘 ;
尤海梅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2, (S1) :133-139
[10]   四种热带雨林树种幼苗比叶重,光合特性和暗呼吸对生长光环境的适应 [J].
冯玉龙 ;
曹坤芳 ;
冯志立 ;
马玲 .
生态学报, 2002, (06) :9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