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特征及碳汇机制

被引:7
作者
杨健
苏彦平
刘洪波
戈贤平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关键词
内陆渔业; 生态系统; 碳循环;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可控的有效增汇产业,碳汇渔业是水体生态系统中惟一的"碳汇产业"。为了更好地把握内陆渔业生态系统碳循环及碳汇机制的特征,目前的重点研究应包括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包括自然水域和池塘)中碳循环的规律,碳赋存形态的归转,各类水产品生物对碳汇的贡献途径和份额以及相应的计量体系和评价模型等;同时,希望合理地估算及测定内陆渔业水体、水–气界面间CO2通量,把握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碳源/碳汇的动态,进而构建内陆渔业水域生态系统的环境碳/生物碳/碳通量时空变化的信息库。
引用
收藏
页码:794 / 80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高效低碳——中国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J].
董双林 .
水产学报, 2011, 35 (10) :1595-1600
[2]   碳汇渔业与又好又快发展现代渔业 [J].
唐启升 .
江西水产科技, 2011, (02) :5-7
[3]   国际海洋生物碳汇研究进展 [J].
刘慧 ;
唐启升 .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 (03) :695-702
[4]   低碳经济引领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新方向 [J].
李来好 ;
邓建朝 ;
杨贤庆 ;
岑剑伟 ;
吴燕燕 ;
戚勃 .
水产学报, 2011, 35 (04) :636-640
[5]   我国渔业节能减排研究与发展建议 [J].
徐皓 ;
张祝利 ;
张建华 ;
刘晃 ;
赵平 ;
石瑞 ;
王君 ;
何雅萍 .
水产学报, 2011, 35 (03) :472-480
[6]   水产资源低碳高效利用技术 [J].
章超桦 ;
曹文红 ;
吉宏武 ;
洪鹏志 ;
郝记明 .
水产学报, 2011, 35 (02) :315-320
[7]   森林碳汇的估算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J].
曹吉鑫 ;
田赟 ;
王小平 ;
孙向阳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5) :2001-2005
[8]   中国近海生物固碳强度与潜力 [J].
宋金明 ;
李学刚 ;
袁华茂 ;
郑国侠 ;
杨宇峰 .
生态学报, 2008, (02) :551-558
[9]   一种由全球水循环产生的可能重要的CO汇 [J].
刘再华 ;
Wolfgang Dreybrodt ;
王海静 .
科学通报, 2007, (20) :2418-2422
[10]   全球碳通量东滩野外观测站的建立 [J].
郭海强 ;
顾永剑 ;
李博 ;
陈家宽 ;
陈吉泉 ;
赵斌 .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7, (01)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