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党参种子休眠机制和发芽条件的研究

被引:17
作者
厉彦森
郭巧生
王长林
刘丽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中药材研究所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明党参; 种子; 休眠; 发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7.53 [];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研究明党参种子的休眠机制和最佳发芽条件,为明党参种子检验提供依据。方法:在25,20,15,10,5℃下层积处理明党参种子,每隔10 d观察种子胚的形态变化,并测定种子的胚长和种子霉烂率。分别在以上5个温度下进行明党参种子常规萌发实验,发芽基质为纸床和砂床,测定发芽开始时间、发芽持续时间、发芽率和发芽势。结果:15℃层积下胚生长最快,10℃和5℃下前期生长较慢,但后期生长加快,20℃以上发芽受到明显抑制。25,20,15,10℃下霉烂率较高。5℃层积处理45 d既能较快打破休眠,又能降低霉烂率。在10~15℃纸床条件下发芽最快,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结论:明党参种子的休眠以形态休眠为主;温度是影响明党参发芽的主要因素。明党参种子的最佳前处理方法为5℃层积45 d;最佳发芽基质为纸床;最佳发芽温度为10~15℃。
引用
收藏
页码:197 / 19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环境因素对伞形科两种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J].
盛海燕 ;
葛滢 ;
常杰 ;
李伟成 .
生态学报, 2004, (02) :221-226
[2]   濒危种明党参和非濒危种峨参生态策略的比较研究 [J].
常杰 ;
关保华 ;
葛滢 ;
傅承新 ;
陈玉成 .
生态学报, 2004, (01) :9-13
[3]   濒危植物明党参与非濒危种峨参种子休眠和萌发比较 [J].
殷现伟 ;
常杰 ;
葛滢 ;
关保华 ;
樊梅英 ;
邱英雄 .
生物多样性, 2002, (04) :425-430
[4]   明党参的濒危机制及其保护对策的研究 [J].
邱英雄 ;
傅承新 .
生物多样性, 2001, (02) :151-156
[5]   珍稀特有植物明党参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J].
邱英雄 ;
傅承新 .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00, (04) :84-89
[6]   中国伞形科特有属的核型演化及地理分布 [J].
潘泽惠,余孟兰,刘心恬,姚欣梅 .
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5, (03) :1-8
[7]   珍稀中药材明党参的生态地理分布、利用与保护 [J].
程翔 ;
黄致远 ;
宗世贤 .
中国中药杂志, 1993, (06) :327-32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