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唐鱼的胚后发育
被引:9
作者:
方展强
陈国柱
马广智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来源: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唐鱼;
胚后发育;
保护生物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17.4 [水产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908 ;
摘要:
根据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发育过程特征,胚后发育可以分为孵出期、胸鳍形成期、鳔一室期、卵黄消失期、尾鳍分化期、背鳍分化期、鳔二室期、背鳍形成期、臀鳍形成期、腹鳍形成期、稚鱼期、幼鱼期和成鱼期。在水温23.0~29.0℃条件下,初孵仔鱼体全长为(2.760±0.002)mm。孵出后3天,巡游模式建立,仔鱼开口摄食;5天仔鱼卵黄耗尽,完全依赖外源营养;9天尾鳍开始分化,12天尾脊索上弯;15~18天,背鳍褶突起明显,鳍条原基出现;18天第二鳔室出现,肌节开始向“W”过渡;臀鳍与背鳍分化;33天,20%的仔鱼可观察到腹鳍条;45天,57.1%仔鱼身体长出鳞片;50~55天,体全长(15.62±1.65)mm,腹膜闭合,身体透明特点消失,进入幼鱼期。77天,部分性成熟较早的个体开始进行繁殖。同时文中讨论了唐鱼胚后发育特点及其保护生物学
引用
收藏
页码:869 / 877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