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产权结构与效率研究

被引:3
作者
秦兰兰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产权残缺; 排他性; 可转让性; 可行使性; 可分割可剥离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笔者借助产权学派提出的有效产权的四个特征,即排他性、可转让性、可行使性、可分割可剥离性,来具体分析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指出我国农地产权结构中的农地所有权和农地使用权都是残缺的,残缺的产权给农地资源配置带来了负面影响,造成农地流失严重,农民权益受到侵害,农地违法现象多等问题。根据分析,笔者提出通过明晰农地所有权主体,加强土地立法,培育农地市场等措施来改进现行的农地产权结构的理论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80 / 83+124 +1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国农地制度的产权特征[J]. 赵阳.  革. 2004 (04)
[2]   农地产权结构与农业绩效:一个理论框架 [J].
陈志刚 ;
曲福田 .
学术月刊, 2006, (09) :87-92
[3]   农村土地的产权残缺与改革 [J].
李寿维 ;
阮文彪 .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7, (03) :46-47
[4]   现阶段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分析 [J].
林广瑞 ;
刘刚 .
农业经济问题, 2006, (02) :61-63+80
[5]   农地产权制度的演变与耕地绩效——对转型期中国的实证分析 [J].
陈志刚 ;
曲福田 .
财经研究, 2003, (06) :25-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