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制度改革对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刘望保
翁计传
机构
[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关键词
住房制度改革; 居住分异; 社会空间效应;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07.01.010
中图分类号
F293.3 [房地产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1 ; 020205 ;
摘要
住房制度改革是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住房制度改革后,城市居民可根据自身社会经济特征和消费偏好,选择居住区位和住房与邻里质量,住房选择行为相对自由化。商品房的开发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得到鼓励,房产商在政府宏观调控指引下,自主选择投资区位,建设不同层次的住房和邻里,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居住需求。不同类型企业、不同工龄的职工在享受房改房的机会明显不同,造成享受者和未享受者住房条件的差异,从而形成居住分异。公共部门的干预使得住房类型构成多样化,出现了经济适用房、房改房和廉租房等资助房,与商品房并存;种种约束条件使得社会群体在不同类型住房中分布并不均衡,形成居住分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阶层化:居住空间、生活方式、社会交往与阶层认同——我国城镇社会阶层化问题的实证研究 [J].
刘精明 ;
李路路 .
社会学研究, 2005, (03) :52-81+243
[2]  
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吴启焰著;.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