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壁易损斑块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间隔时间关系的磁共振研究

被引:8
作者
林凯
张兆琪
吕飚
机构
[1]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放射科&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病;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
D O I
10.13929/j.1003-3289.2006.03.018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探讨MR定义的颈动脉易损斑块与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评价颈动脉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有明显症状的再发脑卒中患者在再次发病7天内进行检查。使用的西门子Sonata1.5T扫描仪与四通道专用颈动脉线圈。先进行2DTOF扫描对颈动脉分叉处进行定位,然后分别对分叉上下各2cm的颈总动脉与颈内动脉进行垂直于血管走行的连续轴位扫描。任意连续两个层面发现易损斑块特征即可诊断。比较易损斑块组与非易损斑块组的脑卒中间隔时间,以及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患者之间的易损斑块检出率。以血压、血糖、血脂等作为协变量构建Cox生存分析模型研究斑块对再发脑卒中间隔时间的影响。结果有MRI表现易损斑块的病人再发脑卒中的时间明显短于无易损斑块患者(296.2vs1623.8,P<0.001)。在1年以内再发脑梗死的病人中,易损斑块的检出率高于1年以上再发脑梗死的病人(80%vs13.3%,P<0.001)。经过血压、血糖、血脂的校正,发现易损斑块是迅速再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HR=5.596,P<0.001,95%CI2.766~11.326)。结论颈动脉存在易损斑块与快速再发缺血性脑卒中相关。MRI作为一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定性检查证明了它在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潜在价值,为将来使用MRI前瞻性评价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372 / 3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高分辨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分析 [J].
李雪梅 ;
蔡剑鸣 ;
于慧玲 ;
彭超英 ;
娄昕 ;
肖玉兰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5, (03) :258-259
[2]  
A definition of advanced types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and a histological classification of atherosclerosis.A report from the Committee on Vascular Lesions of the Council on Arteriosclerosis,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ary H C,Chandler A B,Dinsmore R E,et al. Arteriosclerosis and Thrombosis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