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金花草微量元素的化学形态研究

被引:6
作者
罗娅君
张新申
肖新峰
王照丽
机构
[1] 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绵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系,四川绵阳,四川成都,山东泰安,四川成都
关键词
大叶金花草; 微量元素; 初级形态; 次级形态;
D O I
10.15961/j.jsuese.2005.06.012
中图分类号
R284 [中药化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探讨了中草药大叶金花草中微量元素的初级和次级形态。初级形态结果表明,8种元素在原药中的含量特征如下:Ca>Mg>Fe>Mn>Cu>Zn>Cr>Ni,总提取率中Ni和Mg超过了50%,其他元素均在40%以下,各元素残留率中,Cr、Zn的头煎残留率最高(88.09%,81.35%),Ni的残留率最低(63.09%)。次级形态结果表明,元素的颗粒物浓度均远远超过可溶态,各金属成分只有少量以有机态结合,大多为无机结合态;Zn、Ca和Mg的游离态形态超过75%,Mn不存在游离态;Cu、Fe和Ni主要以不可交换的离子状态存在;鳌合柱分离表明Zn的不稳定态成分较多(62.82%),Ni没有不稳定态成分。
引用
收藏
页码:59 / 6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中华本草[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编], 1999
[2]   乌蕨总黄酮及水提液的药理试验 [J].
蔡建秀 ;
黄晓冬 .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2004, (01) :13-14
[3]   中草药中微量元素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J].
樊祥熹 ;
陈颖 ;
王淑英 ;
王崇民 ;
田成 ;
何琳 ;
杨昭毅 ;
胡秋菊 ;
施燕支 ;
周天泽 .
分析试验室, 1993, (04) :52-57
[4]  
The role of element speciation in environmental and occupational medicine[J] . Pietro Apostoli. &nbspFresenius’ Journal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 1999 (5-6)
[5]   中草药与微量元素 [J].
王祝举 ;
原思通 .
中医药信息, 1989, (01)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