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秆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的RFLP分析

被引:11
作者
毛龙
周清
王显平
胡含
朱立煌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高杆野生稻; 远缘杂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了高秆野生稻(Oryza alta Sw allen)与栽培稻(O.sativa L.)之间的多态性差异,以及二者杂交后通过胚挽救获得的后代植株的染色体大致组成情况。结果表明,高杆野生稻基因组与栽培稻基因组差别极大,经胚挽救获得的杂种后代植株大部分为三倍体,不育;两个部分不育的植株中发生了染色体丢失,基因组趋向栽培稻的基因组。结果还表明,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获得后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种非传统的遗传重组机制导致野生稻染色体片段向栽培稻基因组的“渗入”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8+82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RFLP analysi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introgression lines[J] . K. K. Jena,G. Kochert,G. S. Khush.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2 (5)
[2]   MOLECULAR MAPPING OF RICE CHROMOSOMES [J].
MCCOUCH, SR ;
KOCHERT, G ;
YU, ZH ;
WANG, ZY ;
KHUSH, GS ;
COFFMAN, WR ;
TANKSLEY, SD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88, 76 (06) :815-829
[3]   MAJORITY OF RANDOM CDNA CLONES CORRESPOND TO SINGLE LOCI IN THE TOMATO GENOME [J].
BERNATZKY, R ;
TANKSLEY, SD .
MOLECULAR & GENERAL GENETICS, 1986, 203 (01) :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