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松科植物的地理分布、起源和扩散

被引:57
作者
李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松科; 分区; 地理分布; 起源; 扩散路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松科有10属,约235种,是现存球果类中最大的一群,广泛分布于北半球,在北温带及亚热带山地针叶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根据植物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发育统一的原理,在利用松科系统发育方面的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尤其着重于对化石资料的分析,同时综合古地理、古气候及古植物区系资料,对松科的种系发生及地理分布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主要观点如下:a)松科在地质时期是一个很庞大的类群,有过很多属。中生代以后其中很多属都相继绝灭,现代松科只是其祖先中少部分喜温性分支的后裔,却异军突起,后来居上,发展成现今北温带针叶林的主要组成成分。其兴旺与温带成分的出现密不可分,这就决定了它与其它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原始裸子植物科属有一定的区别。因为温带成分主要是现以衍生科属为主,而现代松科即是这样一类衍生类群。b)松科的起源时间虽然可追溯到侏罗纪甚至三叠纪,但现代松科各属的出现却是在早白垩期纪至第三纪之间。c)松科各属可能并非是在同一阶段、同一地点起源的。松属可能是现存的分化最早的类群,于侏罗纪至早白垩纪期间起源于欧美古陆;其它属则到晚白垩纪至第三纪早期(有1—2属至中期)才陆续从其祖先复合体中分化出来,分化地仍限于劳亚古陆,但有向太平洋植物区转移的倾向,该区至今仍是现代松科植物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30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桦木科植物的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续) [J].
陈之端 .
植物分类学报, 1994, (02) :101-153
[2]   黄杉属植物地理学的研究 [J].
李楠 .
植物研究, 1993, (04) :404-411
[3]   白皮松种子油中脂肪酸成分分析及其分类学问题 [J].
李湘萍 ;
朱政德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 (01) :27-34
[4]   中国栎属的起源演化及其扩散 [J].
周浙昆 .
云南植物研究, 1992, (03) :227-236
[5]   若干铁杉属植物核型的比较研究 [J].
李林初 .
广西植物, 1988, (04) :324-328
[6]   五种落叶松的核型研究 [J].
张(学攴)方 ;
卓丽环 ;
李懋学 .
遗传, 1985, (03) :9-11+49
[7]   西藏地区晚白垩纪以来植物区系的发展 [J].
陶君容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81, (02) :140-145
[8]   华夏植物区系的起源与发展 [J].
张宏达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 (01) :89-98
[9]   中国落叶松属木材解剖性貭及其归类的初步研究 [J].
周崟 .
林业科学, 1962, (02) :97-116+183
[10]  
中国晚白垩世—古新世孢粉区系的研究[J]. 孙湘君.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79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