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对文献计量学数学模型统和一概率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文献计量学统一概率模型的研究主要是关于布拉德福—齐普夫分布系的统计机理和数学基础的研究,所以更准确的提法应该是布—齐分布系概率模型的研究。随着研究范围的扩大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大部分内容:如词频分布研究,引文分析研究、科学预测管理、科技文献增长、老化研究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布—齐分布系相联系,因而使布—齐分布系的数学基础几乎成为整个文献计量学基础。对于布拉德福—齐普夫分布系,各国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的在深入理解布—齐分布系理论的同时,进而探求更普遍、更精确的分布函数式,有的注重分析不同公式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确定布—齐分布系诸公式之间内在的等价性;而更有—大批学者,则力图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去阐明形成布—齐分布系的基本机制,建立布—分布系共同的数学基础和统一概率模型。他们不满足仅仅描述各式各样的经验数据集合,而更希望能够解释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机理,进而能预测和控制这些现象的发生、发展。西蒙(H·A·Simon)[2]、普赖斯(D·J·de S·Price)[3]、希尔(B·Hill)[4]、布鲁克斯(B·C·Brookes)[5]、西切尔(H·S·Sichel)[6]等都是这一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们提出了许多概率分布模型,例如:负二次分布、修正几何分布以及贝塔分布等,使用了一些著名的理论概率函数,如费希尔(Fisher)、尤勒(Yule)、波雷尔—塔纳(Borel-Tanner)、泊松(Poisson)、黎曼(Riemn)、高斯(Gauss)和华林(Waring)等等,试图去模拟文献计量学及社会科学中的各类布拉德福现象(Modeling The Bradford Phenomenon)[7] 第国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租展得很不够,大多数作者的研究仍停留在对布拉福、齐普夫分布函数本身的研讨而对对布—齐分布系的理论基础、概率模型的研究则寥寥无几。笔者回顾了80年代以来、我国文献计量化方面的研究,发现仅马费城同志一篇论文——“布拉德福—齐昔夫分布系的概率模型”[8]论及这一领域,因此,大力开展对文献计量学理论基础的研究,以推动我国文献计量化研究的深入发展,诚然是我国情报理论界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