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4
作者
宋颖玲 [1 ,2 ]
葛朝霞 [1 ,2 ]
曹琨 [1 ,2 ]
薛梅 [3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3] 河海大学工程中心
关键词
淮河; 可利用降水量; 小波分析; 相关分析; 逐步回归; 大气环流因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11.1 [水资源调查];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通过滑动平均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951~2006年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的演变趋势和变化特征,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法挑选了7个与淮河流域可利用降水量关系密切的大气环流因子,并分析了其对可利用降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十几年淮河流域的可利用降水量呈周期为2~3 a的震荡;副高、极涡指数、欧亚纬向环流对淮河流域的可利用降水量影响较大。所得结论可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4 / 5+38 +38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我国旱涝气候灾害的年代际变化及其与东亚气候系统变化的关系 [J].
黄荣辉 ;
蔡榕硕 ;
陈际龙 ;
周连童 .
大气科学, 2006, (05) :730-743
[2]   中国十大流域近40多年降水量时空变化特征 [J].
陈峪 ;
高歌 ;
任国玉 ;
廖要明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5) :637-643
[3]   淮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J].
张爱民 ;
王效瑞 ;
马晓群 .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06) :843-846
[4]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研究.[M].张建云等; 著.科学出版社.2007,
[5]  
中国夏季旱涝及环境场.[M].赵振国主编;.气象出版社.1999,
[6]  
中长期水文预报.[M].范钟秀编著;.河海大学出版社.1999,
[7]  
现代气候统计诊断与预测技术.[M].魏凤英编著;.气象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