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功能、原则及意义初探

被引:5
作者
彭晓伟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政治学院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非政府组织; 政府; 治理与善治;
D O I
10.16273/j.cnki.53-1134/d.2010.03.027
中图分类号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单一依靠政府治理群体性事件存在严重缺陷,群体性事件的善治要在政府与公民社会良性互动中实现。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可以发挥其信息收集与传递、构筑沟通和对话平台、社会服务和社会监督、宣传和教育等功能。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坚持沟通合作、独立自主、依法和有序参与等原则,在参与过程中应勇于担当责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努力提升社会公信力,树立长远目标。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对各层级政府、非政府组织自身以及利益受损群体具有重要意义,是维护政治稳定、增进社会和谐有生力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社会转型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法理思考 [J].
高军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2 (03) :54-60
[2]   治理群体性事件与加强基层政府应对能力建设 [J].
肖文涛 .
中国行政管理, 2009, (06) :118-123
[3]   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推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公共危机和公共参与”研讨会综述 [J].
彭晓伟 ;
王习明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9, (01) :180-183
[4]   群体性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应急和对策 [J].
本刊首席时政观察员 .
领导决策信息, 2008, (28) :4-6
[5]   治理和善治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9, (05)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