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的价值
被引:7
作者:
韩新巍
李臻
吴刚
机构:
[1]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河南省高校临床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成像,三维;
穿刺术;
胆管造影术;
诊断;
胰胆管合流异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86 [筋腱、韧带、滑囊疾病及损伤];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诊断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总结其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的363例因阻塞件黄疸 PTC 下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根据病例入选标准筛选出资料完整、胰管显影的病例。通过影像测量胆胰共同管长度、直径,汇合处胰胆管直径、汇合角度等,并经校正得到实际数值,结合 PBM 诊断标准进行诊断。采用 t 检验比较测量值与正常值有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分析测量的胆胰共同管长度、汇合角度与十二指肠乳头位置的关系。结果本组病例根据 PTC 结果共确诊 PBM 38例,检出率为10.5%(38/363);PBM 患者共同管长度为(12.6±7.9)mm,明显高于正常的6 mm(t=5.15,P<0.05)。汇合处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共同管直径分别为(3.7±1.9)、(2.4±1.3)、(3.3±1.4)mm,与正常值(分别为6、3、2 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1.79、2.85、5.72,P值均>0.05)。十二指肠乳头开口于降部中段1/3部位15例,共同管长度为(10.6±9.1)mm,汇合角度51.1°±28.0°;异常开口组:降部下1/3段10例、交界处8例、水平部5例,共同管长度分别为(9.9±3.7)、(18.6±8.9)、(13.9±3.5)mm,汇合角度分别为54.0°±18.6°、48.7°±12.6°、74.4°±18.5°。十二指肠乳头部位不同的患者间,共同管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1,P<0.05),乳头部位距壶腹部越远,共同管越长。结论 PTC 诊断 PBM 安全、可行,并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引用
收藏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