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和聚类分析

被引:35
作者
段利云
王通强
阳标仁
秦琴
机构
[1] 贵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D O I
10.15958/j.cnki.sdnyswxb.2007.05.007
中图分类号
S565.4 [油菜籽(芸薹)];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不同来源的62份甘蓝型油菜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采用前9个指标(株高、一次有效分枝部位、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花序有效角果数、全株有效角果数、角果长、每果粒数、千粒重)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为9.2%(株高)36.2%(单株产量),材料间差距较明显,类型较广泛;按累积贡献率≥85%的标准,筛选出角果数因子(λ1=2.737)、角果长因子(λ2=1.899)、一次分枝部位因子(λ3=1.461)、籽粒因子(λ4=0.950)和一次分枝数因子(λ5=0.922)共5个主成分,其对变异的累积贡献率达88.53%,可以概括农艺性状的绝大部分信息量;在遗传距离为1.02处,参试材料可划分为5大类,其遗传距离大小依次为:第2类(0.764)>第3类(0.686)>第1类(0.612)>第4类(0.511)>第5类(0.242)。
引用
收藏
页码:381 / 3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长江中、下游地区白菜型油菜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及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
    许鲲
    陈碧云
    王汉中
    胡琼
    C.Dixelius
    伍晓明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4, (04) : 22 - 28
  • [2] 马卡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熊丽娟
    李伟
    郑有良
    [J].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11) : 118 - 122
  • [3] Cluster analysis for application. ANDERBERY M R. . 1973
  • [4] 杂草稻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张忠林
    彭桂峰
    田卫东
    谭学林
    [J]. 西南农业学报, 2004, (S1) : 236 - 240
  • [5] 西藏野生油菜形态及生态特征多元统计分析
    王建林
    何燕
    栾运芳
    大次卓嘎
    [J]. 作物研究, 2006, (03) : 223 - 226
  • [6]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controlling pod length in spring rapeseed,Brassica napusL.and their utiliza-tion for yield improvement. CHAY P,THURLING N. Plant Breeding . 1989
  • [7] 油菜的遗传和育种[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刘后利 主编, 1985
  • [8] 甘蓝型油菜特长荚突变体的发现和鉴定
    刘定富,蔡怀武
    [J]. 湖北农学院学报, 1994, (02) : 1 - 5
  • [9] 山东黄瓜地方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王志峰
    孙小镭
    曹齐卫
    高俊凤
    曲士松
    孙晋斌
    [J]. 山东农业科学, 2003, (05) : 19 - 22
  • [10] 冀西北盐碱地马铃薯无性系农艺性状主成分及聚类分析
    马恢
    尹江
    张希近
    温利军
    王晓明
    高永龙
    金黎平
    谢开云
    段绍光
    [J]. 中国马铃薯, 2004, (03) : 136 - 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