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西北内陆盆地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
被引:14
作者:
郭占荣
韩双平
荆恩春
机构:
[1]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3]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福建厦门
[4] 河北石家庄
来源:
关键词:
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损耗;
冻结冻融期;
西北内陆盆地;
D O I:
10.14042/j.cnki.32.1309.2005.03.002
中图分类号:
P641.25 [地下水回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天山北麓平原区,每年冻结过程的时间远大于融化过程。在昌吉地下水均衡试验场,选择该平原的3种代表性土壤(粉质轻粘土、细砂、砂砾石),利用地中渗透仪观测冻结冻融期的地下水补给与损耗。根据不同岩性的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设计了不同的地下水埋深。在冻结期,砂砾石、细砂岩性分布地区有利于浅埋型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在冻融期,无论何种地下水埋深水平,3种岩性的地下水都获得冻融水的补给,但细颗粒岩性的补给量相对较少且存在滞后效应,相反,粗颗粒岩性更有利于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冻结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损耗量不超过25 3mm(砂砾石),而冻融期一个月的地下水最大补给量高达113 3mm(细砂),冻融期是年内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