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和角闪石40Ar-39Ar年龄及其冷却曲线

被引:29
作者
李益龙 [1 ]
周汉文 [1 ]
李献华 [2 ]
罗清华 [3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黄陵花岗岩; 英云闪长岩; 40Ar-39Ar; 冷却曲线; 湖北宜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黄陵花岗岩基英云闪长岩的黑云母、角闪石单矿物进行阶段加热法40Ar-39Ar定年,获得黑云母和角闪石坪年龄分别为837.3±4.2~838.7±4.0Ma和844.0±4.2Ma,属于晋宁运动晚期事件。结合黄陵花岗岩基已有的年龄资料作出英云闪长岩的冷却曲线,显示英云闪长岩经历了850Ma~800Ma的一个岩浆活动时期,并在840Ma~830Ma之间存在一个快速冷却的过程,指示当时处于一种伸展的构造背景下,这一事件可能与位于华南的约825Ma的地幔柱上隆导致的Rodinia超级大陆的裂解事件相互响应,之后岩体经历了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到≈800Ma该期岩浆活动基本结束。
引用
收藏
页码:1067 / 107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扬子陆核与陆缘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对比及其构造意义——来自黄陵和汉南侵入杂岩E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约束
    凌文黎
    高山
    程建萍
    江麟生
    袁洪林
    胡兆初
    [J]. 岩石学报, 2006, (02) : 387 - 396
  • [2] 鄂西黄陵花岗岩基同位素年龄谱
    李志昌
    王桂华
    张自超
    [J]. 华南地质与矿产, 2002, (03) : 19 - 28
  • [3]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马大铨
    杜绍华
    肖志发
    [J].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02, (02) : 151 - 161
  • [4] 华南新元古代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李献华
    李正祥
    葛文春
    周汉文
    李武显
    刘颖
    [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1, (04) : 271 - 273
  • [5] 40Ar(40Ar*+40ArE)、39Ar释气特征与过剩氩的甄别及年代学意义
    李正华,戴 谟,邱华宁
    [J]. 地质科学, 1995, (01)
  • [6] 黄陵花岗岩类岩基南部岩体侵入时代和同位素特征
    冯定犹
    李志昌
    张自超
    [J]. 湖北地质, 1991, (02) : 1 - 12
  • [7] Age of the Emeishan flood magmatism and relations to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events[J] . Ching-Hua Lo,Sun-Lin Chung,Tung-Yi Lee,Genyao Wu.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2002 (3)
  • [8] The breakup of Rodinia: did it start with a mantle plume beneath South China?[J] . Z.X Li,X.H Li,P.D Kinny,J Wang.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 1999 (3)
  • [9] Intercalibration of standards, absolute ages and uncertainties in 40 Ar/ 39 Ar dating[J] . Paul R. Renne,Carl C. Swisher,Alan L. Deino,Daniel B. Karner,Thomas L. Owens,Donald J. DePaolo.Chemical Geology . 1998 (1)
  • [10] Diffusion domains determined by 39Ar released during step heating. Lovera O M, Richter F M, Harrison T M.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