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重工业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基于技术中性理论与实证数据的分析

被引:21
作者
朱劲松 [1 ]
刘传江 [2 ]
机构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重新重工业化; 就业; 技术中性;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06.12.009
中图分类号
F241.4 [劳动就业与失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重工业发展迅猛,各界普遍认为我国已再次进入了重工业化阶段,但关于重工业的发展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看法,却存在一些争论。本文首先从“技术中性”的理论角度分析了重工业发展对就业影响的作用机制和过程,将这种影响分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然后构造两个模型并利用有关数据进行回归拟合以检验这两个效应作用程度。回归结果表明,“替代效应”会提高全社会的资本-劳动比,被证明是一种“索洛技术中性”的技术进步;而“收入效应”会提高全社会的就业量,且作用程度超过了“替代效应”,从而使得整个社会的就业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还增加了。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重化工业化”之辨与我国当前的产业政策导向 [J].
赵国鸿 .
宏观经济研究, 2005, (10) :3-6+40
[2]   新型工业化对我国未来就业的影响 [J].
高德步 ;
吕致文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5, (02) :5-11
[3]   关于发展不同要素密集型产业的理论争论及其启示 [J].
赵建军 .
当代财经, 2005, (01) :85-90
[4]   沿海地区再就业的形势分析与对策思考——以广东省为例 [J].
谌新民 .
社会学研究, 1998, (04) :40-48
[5]   体制转型、结构变化和城市就业 [J].
周其仁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1997, (03) :9-16
[6]  
发展经济学教程[M].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张培刚主编,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