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布局及其动态

被引:36
作者
郭子良 [1 ,2 ]
张曼胤 [1 ,2 ]
崔丽娟 [1 ]
王大安 [1 ,2 ]
王贺年 [1 ,2 ]
杜栩 [1 ,2 ]
机构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湿地生态功能与恢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2] 河北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关键词
湿地保护; 建设布局; 空间格局; 发展历程;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902.008
中图分类号
X37 [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 TU986.54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81303 ; 1204 ;
摘要
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本研究采用GIS 10.0和聚集度指数等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现状、地理分布格局和发展动态进行了分析。截止2017年底,我国已建898处国家湿地公园,其中河流型和湖泊型约占80%。同时,单个国家湿地公园面积普遍不足50 km2,且大多位于农田和城镇周边。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和通过验收国家湿地公园的聚集度指数分别为0.31和0.48,地理空间上聚集程度高。东部沿海和西部地区国家湿地公园空间分布较为集中,而在中部地区其分布较为分散,高密度热点区域为鲁中南、长三角、湘北-鄂东南等地。自2005年以来,其建设经历了探索建设期(2005—2007年)、稳定建设期(2008—2010年)和快速建设期(2011—2017年)。未来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布局应注重其优化布局,更加关注沼泽湿地、近海与海岸湿地的保护,以及云贵高原、西北干旱和半干旱等区域,并保证单个湿地公园的建设面积足够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32 / 540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