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空间格局研究

被引:12
作者
王情 [1 ]
刘雪华 [1 ]
岳天祥 [2 ]
机构
[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教研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淮河流域; 粮食生产潜力; 潜力转化率; 空间格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率为42%。折算成食物营养总量为:热量3.02×1014 kcal,蛋白质985.78×104 t,脂肪361.04×104 t,分别可以满足3.60亿、3.33亿、1.47亿人小康生活的营养标准需求。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生产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中南部地区。未来粮食生产潜力开发适宜性最高的地区为淮北平原地区、江淮丘陵的部分地区及苏北平原的部分地区。该研究可作为淮河流域粮食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细化的重要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中国食物成分表.[M].杨月欣; 主编.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
[2]   中国耕地资源及其粮食生产能力分析 [J].
陈印军 ;
易小燕 ;
方琳娜 ;
李倩倩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2, 33 (06) :4-10
[3]   极端降水对淮河流域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分析 [J].
张旭晖 ;
霍金兰 ;
谢小萍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S1) (S1) :130-134
[4]   淮河流域农业干旱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分析附视频 [J].
许朗 ;
欧真真 .
水利经济, 2011, (05) :56-59+74
[5]   中国粮食生产布局与结构区域演变分析 [J].
屈宝香 ;
张华 ;
李刚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1, 32 (01) :1-6
[6]   淮河流域水生态区划研究 [J].
梁静静 ;
左其亭 ;
窦明 .
水电能源科学, 2011, 29 (01) :20-22+115
[7]   治淮六十年 灌区大发展 [J].
景晶 .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0, (12) :80+83-80
[8]   新中国的治淮历程与成就及其思考 [J].
蔡敬荀 .
中国水利, 2009, (16) :8-9+15
[9]   推进淮河流域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建设的思考 [J].
朱湖根 ;
钱坤 ;
戚仁德 .
华东经济管理, 2009, 23 (06) :41-44
[10]   从栅格到县域:中国粮食生产的资源潜力区域差异分析 [J].
封志明 ;
杨艳昭 ;
张晶 ;
王秀芬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5) :747-755+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