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经济发展任务重,生态压力持续增大,为确保流域可持续的粮食增产,亟须根据流域内粮食生产潜力和现状生产等,进行流域粮食生产空间布局的科学规划研究。利用GIS空间分析工具,通过作物产量限制因子逐级修正模型计算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潜力,并将潜力与现状产量进行对比计算,得出粮食生产潜力转化率,结合流域的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淮河流域未来粮食生产的优化空间布局。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粮食生产总潜力为1.95×108 t,约占全国粮食生产总潜力的16.5%,在保障未来在全国粮食安全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以2005年为例,淮河流域粮食实际产量为8195.54×104 t,总体潜力转化率为42%。折算成食物营养总量为:热量3.02×1014 kcal,蛋白质985.78×104 t,脂肪361.04×104 t,分别可以满足3.60亿、3.33亿、1.47亿人小康生活的营养标准需求。从空间格局来看,粮食生产高潜力区主要分布在流域中部和中南部地区。未来粮食生产潜力开发适宜性最高的地区为淮北平原地区、江淮丘陵的部分地区及苏北平原的部分地区。该研究可作为淮河流域粮食主体功能区划进一步细化的重要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