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杨成
李滨
刘同慎
赵冬梅
胡凤爱
机构
[1] 滨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滨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滨州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滨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滨州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山东,山东,山东,山东,山东
关键词
电针; 脊髓损伤/针灸疗法; 脊髓损伤/病理学; 星形细胞/病理学; 星形细胞/针灸效应;
D O I
10.13703/j.0255-2930.2005.08.028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机理。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Allen氏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分别应用督脉电针治疗3d、1w、2w或4w,以正常组和损伤组作对照。应用电镜、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显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数量的变化;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损伤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标志蛋白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mRNA表达变化。结果电镜观察,术后3d,损伤组星形胶质细胞肿胀明显;1w时见反应性增生,体积增大,数量增加;4w时,形态基本正常。电针组胶质反应轻,线粒体、核糖体增多,常见吞噬现象。免疫组化见,同一动物星形胶质细胞数灰质多于白质,尾侧多于头侧;组间比较阳性细胞数损伤组明显多于电针组,且损伤范围大,胶质界膜明显。原位杂交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类似。电泳结果表明损伤早期电针组GFAPmRNA表达明显低于损伤组。结论电针治疗可抑制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防止胶质瘢痕形成,创造有利于神经再生的微环境。
引用
收藏
页码:569 / 57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针刺影响慢性脊髓损伤大鼠BDNF及其受体TrkB的表达 [J].
王新家 ;
孔抗美 ;
齐伟力 .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2, (01) :20-22+66
[2]   脊髓损伤超早期针刺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J].
杨成 ;
严振国 .
现代康复, 2001, (12) :56-58
[3]   电针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J].
李连欣 ;
张进禄 ;
周东生 ;
黄文川 ;
李斌 .
中国针灸, 2000, (12) :37-38
[4]   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BS及HRP追踪的实验研究 [J].
孙双历 ;
严振国 .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00, (01) :1-2
[5]   实验性脊髓损伤早期针刺治疗的时间窗口~~中度(50克-cm)脊髓损伤血流量研究 [J].
吴永刚 ;
孙申田 ;
贺燕 ;
霍宏 .
针灸临床杂志, 1997, (10) :18-20
[6]   胶质细胞与神经再生 [J].
郭畹华 .
解剖学报, 1993, (04) :424-430
[7]  
实验针灸学.[M].林文注;王佩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