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流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以上海苏州河为例

被引:12
作者
汪冬冬
施展
杨凯
白义琴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市城市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滨岸带; 土地利用; 景观适宜性; 环境效应; 苏州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在阐述城市河流滨岸带的界定、结构、功能以及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效应的基础上,选择以上海市苏州河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地利用解译、有机污染综合指数、野外调查评分等方法处理数据,将河流与河段两个尺度上的滨岸带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与河流水质和调查河段的景观适宜性进行相关比较研究,进一步结合上海市不同历史时期和现状背景揭示了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所带来的自然环境效应和社会环境效应,同时提出城市河流滨岸带的适应性管理策略。研究结果表明:①工业用地及农业用地的减少和居住用地、城市绿地与道路用地的增加、不透水面积的整体微减是苏州河滨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②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和城市绿地的变化趋势最为显著,并与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变化趋势的相关关系较显著;③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和不透水面积率与相应河段的景观适宜性之间的关联性很大。
引用
收藏
页码:96 / 10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河流健康研究进展与前瞻 [J].
夏自强 ;
郭文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8, (02) :252-256
[2]   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 [J].
罗江华 ;
梅昀 ;
陈银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1) :145-148
[3]   上海耕地动态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 [J].
孟飞 ;
鲍文东 ;
单宝艳 .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07, (05) :403-407
[4]   河流健康概念及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J].
杨文慧 ;
杨宇 .
水资源保护, 2006, (06) :28-30+63
[5]   国内外河岸带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J].
岳隽 ;
王仰麟 .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05) :35-42
[6]   河流健康状况的表征及其评价 [J].
吴阿娜 ;
杨凯 ;
车越 ;
袁雯 .
水科学进展, 2005, (04) :602-608
[7]   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之探析 [J].
王薇 ;
李传奇 .
水利学报, 2003, (08) :117-121
[8]   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文系统的影响研究 [J].
王建群 ;
卢志华 .
地球科学进展, 2003, (02) :292-298
[9]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地理研究, 2002, (03) :373-383
[10]   上海市地表水水质近20年的变化 [J].
张勇 ;
王云 ;
叶文虎 .
环境科学学报, 2002, (02) :247-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