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1991~2000年伤害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

被引:224
作者
杨功焕
周脉耕
黄正京
王黎君
机构
[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关键词
伤害; 死亡; 潜在寿命损失年; 城市; 农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了解1991~2000年中国人群伤害死亡的变化趋势、地区特点和疾病负担。方法使用全国疾病监测资料,经漏报调查结果进行调整,描述伤害的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并计算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 1991~2000年伤害死亡基本维持在恒定水平,经漏报率调整后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为66.56/10万,男性为81.41/10万,女性为51.17/10万。城市和农村人群的10年平均伤害死亡率分别为38.68/10万和74.63/10万。西部农村伤害的死亡率为81.02/10万,东、中、西部农村地区伤害死亡率之比为1:1.14:1.21。伤害是儿童和青年的主要死因,交通事故、自杀、淹溺、意外中毒、意外坠落是伤害的主要死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至2000年已成为第一位死因。因伤害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是2132年/10万,导致的工作减寿年数为1587年/10万,分别占总死亡减寿年数的24.56%和26.51%。结论 伤害带来的疾病负担是严重的,由于“早死”,使伤害死亡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损失,特别是交通伤害死亡率的上升应该引起更多重视,不同地区应针对本地区的重要伤害死亡谱和目标人群制订有效的控制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中国人群自杀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地理分布特点
    杨功焕
    周灵妮
    黄正京
    陈爱平
    [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4, (04) : 11 - 15
  • [2] 第二阶段疾病监测点的选取及其代表性[J]. 杨功焕,郑锡文,曾光,王骊山,陈艳麟,陈爱平,黄正京,葛为民.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2 (04)
  • [3] 1995年中国疾病监测年报[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卫生部疾病监控司,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编, 1997
  • [4] Years of Potential Life Lost (YPLL)—What Does it Measure?[J] . John W. Gardner,Jill S. Sanborn.Epidemiology . 199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