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研究:价值分析、现实困境与建构路径

被引:13
作者
张冉
机构
[1] 不详
[2] 华东师范大学
[3] 不详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失信惩罚; 黑名单制度; 社会信用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2.9 [其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意义]黑名单制度是政会脱钩后我国政府部门加强社会组织事中事后监管的新型工具。目前我国学界尚无专门针对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研究,试图弥补该研究的不足。同时给今后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过程]基于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价值分析,检视了当前我国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四大困境,包括实施非规范化困境、制度异化困境、管制范围受限困境以及管理碎片化困境。[结果/结论]我国未来社会组织黑名单制度的建构可以通过法治环境的完善、统一信用信息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的组织建设、失信惩戒共治体系的构建和制度本身奖惩机制这五个路径得以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7 条
[2]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与发展 [J].
黄晓春 .
中国社会科学, 2015, (09) :146-164+206
[3]   社会转型期我国非营利组织声誉研究:危机溯源与重塑路径 [J].
张冉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44 (01) :100-112
[4]   建立失信惩戒机制的博弈分析 [J].
魏建国 ;
鲜于丹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07, (03) :142-145
[5]  
行政法学总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章志远, 2014
[6]  
MANAGEMENT PAY, GOVERNANCE AND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LARGE UK NONPROFITS[J] . Gregory O.Jobome.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 Management . 2007 (4)
[7]  
Altruism, Nonprofits, and Economic Theory[J] . Susan Rose-Ackerman.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 199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