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29
作者
卢焕珍 [1 ]
赵玉洁 [1 ]
俞小鼎 [2 ]
冯金湖 [1 ]
机构
[1] 天津滨海新区气象预警中心
[2]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多普勒雷达; 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 自动气象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5 [雷达探测];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为了研究渤海西岸海陆风的演变规律,应用天津新一代天气雷达结合地面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统计分析2007年晴空环境下,雷达监测到的由渤海湾海陆风导致的28次边界层辐合线的生消、演变规律,并研究雷达观测的海陆风辐合线与自动站观测的渤海湾海陆风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雷达探测的沿海岸线形成的边界层辐合线对应的就是渤海湾海陆风辐合线;(2)海陆风辐合线只有在每年的5—9月才能在雷达上观测到,而且主要集中在6—9月;(3)晴空环境下,当较强的一条海陆风辐合线沿海岸线或在海上生成后移过雷达站,或直接生成在雷达站西北侧时,自动站观测显示陆风转为海风;(4)雷达探测的海陆风辐合线强度越强,且其垂直伸展高度越高,对应的自动站观测的海风风速越大。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4+130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渤海湾海风锋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J].
王彦 ;
李胜山 ;
郭立 ;
冯金湖 ;
王庆元 ;
东高红 .
气象, 2006, (12) :23-27+137+28
[2]   一次混合云暴雨过程风场中尺度结构的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研究 [J].
刘黎平 ;
邵爱梅 ;
葛润生 ;
梁海河 .
大气科学, 2004, (02) :278-284+326
[3]   鲁北沿海强对流天气多发的成因及临近预报 [J].
山义昌 ;
刘桂才 ;
张秀珍 ;
高晓梅 .
气象, 2003, (11) :20-24
[4]   青岛海陆风三维结构的数值模拟 [J].
常志清 ;
吴增茂 ;
高山红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06) :877-883
[5]   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J].
于仁成 ;
高瑞华 ;
宋同文 ;
矫卫兵 .
气象, 1998, (03) :33-37
[6]   三维海陆风的数值模拟 [J].
金皓 ;
王彦昌 ;
不详 .
大气科学 , 1991, (05) :25-32
[7]   复杂地形条件下三维海陆风数值模拟 [J].
付秀华 ;
李兴生 ;
吕乃平 ;
施鲁怀 .
应用气象学报, 1991, (02) :113-123
[8]   海陆风研究的进展 [J].
陈焱源 ;
魏敏捷 .
气象科技, 1985, (01) :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