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旅游地视觉景观生产研究——以成都宽窄巷为例

被引:19
作者
刘润 [1 ,2 ]
杨永春 [1 ]
王梅梅 [1 ]
金淑婷 [1 ]
张胜武 [3 ]
机构
[1]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城市更新; 视觉景观生产; 宽窄巷; 成都;
D O I
10.13959/j.issn.1003-2398.2016.03.020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转型期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旅游地视觉景观生产是不同利益主体共同参与、博弈的结果,对于提升城市形象、带动经济发展意义显著。以成都宽窄巷为例,采用深度访谈和参与性观察,剖析了转型期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政府、开发商、商家、居民、媒体的视觉景观生产过程。研究发现,不同利益主体的视觉景观生产的目的与方式不同,进而导致旅游地视觉景观生产呈现出独特的结果。论文最后强调旅游地只有积极构建多主体参与的视觉景观权力关系,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制衡的关系格局,才能促使社会效益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136 / 1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全球化时代的城市大事件营销效应:基于空间生产视角 [J].
张京祥 ;
于涛 ;
陆枭麟 .
人文地理, 2013, 28 (05) :1-5
[2]   成都宽窄巷子旅游开发商业模式及其运行问题 [J].
唐克 ;
陈凤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33 (10) :147-152
[3]   旅游情境下的景观“制造”与地方认同 [J].
赵红梅 ;
李庆雷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 33 (03) :14-20
[4]   符号想像与表征:消费理论视阈下的古镇景观生产 [J].
马秋穗 .
社会科学家, 2010, (10) :85-87+94
[5]   景观表征权力与地方文化演替的关系——以北京前门—大栅栏商业区景观改造为例 [J].
周尚意 ;
吴莉萍 ;
苑伟超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1-5
[6]   旅游景观形成与演变机制的符号学解释——兼议符号学视角下的旅游城市化与旅游商业化现象 [J].
陈岗 ;
黄震方 .
人文地理, 2010, 25 (05) :124-127
[7]   成都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的保护策略 [J].
刘伯英 ;
黄靖 .
建筑学报, 2010, (02) :44-49
[8]   解读城市近现代风貌型消费空间的塑造——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分析视角 [J].
张京祥 ;
邓化媛 .
国际城市规划, 2009, (01) :43-47
[9]   地域大事件营销效应的城市增长机器分析——以南京奥体新城为例 [J].
张京祥 ;
殷洁 ;
罗震东 .
经济地理, 2007, (03) :452-457
[10]  
中国模式[M]. 兰州大学出版社 , 杨永春,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