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因在分析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区位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1979年克鲁格曼在《国际经济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经典论文——《规模报酬递增、垄断竞争和国际贸易》,他用十分简单、通俗、易懂的数学模型论证了资源相似的两国也可以进行国际贸易,且贸易可以发生在同一行业。"这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史上一篇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论文,对近30年来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这篇文章中,克鲁格曼提出了垄断竞争贸易理论,这一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递增引入了国际贸易研究。克鲁格曼不仅在他的新贸易理论中引进了规模经济这一因素,而且还将"消费者喜好消费的多样性"这一假设作为基础。虽然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但其新贸易理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与传统贸易理论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常认为新经济地理学出现的标志是1991年克鲁格曼的开创性文章——《报酬递增和经济地理》,其中提出的"中心-外围模型"从区域非均衡层面为劳动力和企业在城市的集聚提供了一种解释。通过这一模型使我们了解了城市产生的原因和自我维持机制,而模型的逆转又向大家揭示了城市集聚的空间演化还有其他可能性。克鲁格曼的金融学研究背景,使其对历史上两次金融危机作出了成功预言,也让这次奖项的颁布格外令人回味。克鲁格曼还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对美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和社会不平等的具体表现进行了深入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