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在四川盆地下二叠统储集层中的重要作用

被引:21
作者
王志鹏
陆正元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
[2]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下二叠统; 储集层; 岩溶; 裂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致密碳酸盐岩气藏裂缝储集空间有限,岩溶发育是高产稳产的关键。喜马拉雅褶皱期,下二叠统致密灰岩孔隙水量极为有限,地表水难以渗入地腹岩层,故不具备形成岩溶的条件。对钻井获得的较大储量缝洞型气藏分布、地表充填溶洞调查、井下钻遇溶洞与断层的关系、溶洞风化壳充填物及地层水同位素的特征等分析,均反映出东吴期暴露岩溶在溶洞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认为,下二叠统碳酸盐岩早期成岩致密化,通过溶蚀扩大节理面和层理层面发生岩溶作用,并形成以管道状为主的洞穴系统,为现今缝洞型气藏提供了天然气储渗的主要空间。图3表1参16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高自然伽马溶洞储层 [J].
陆正元 .
石油学报, 1999, (05) :24-26
[2]   四川盆地下二叠统气藏储层模式的再认识 [J].
陆正元 ;
陈立官 ;
王洪辉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9, (01) :13-16+31
[3]   川南地区古岩溶与阳新统天然气局部富集关系的探讨 [J].
陈立官 ;
王洪辉 ;
陆正元 ;
刘文碧 ;
姜鸿 ;
颜朝荣 ;
张富成 ;
张隆华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4) :99-106
[4]   裂缝圈闭及其勘探方法 [J].
戴弹申 ;
欧振洲 .
天然气工业, 1990, (04) :1-6+6
[5]   川南阳新统碳酸盐岩致密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储层模式 [J].
罗平 ;
罗蛰潭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9, (04) :366-377+449
[6]   川南阳新统中小型断层与张开缝发育程度的关系 [J].
杨茂康 .
天然气工业, 1988, (01) :34-38+5
[7]   川东、南地区阳新统缝洞储层识别 [J].
陆正元 .
天然气工业, 1987, (01) :28-32+5
[8]   重庆地区茅口组石灰岩岩溶晶洞的成因探讨 [J].
董兴文 .
天然气工业, 1986, (04) :25-29+7+24
[9]   川南阳新统气藏岩溶成因与气藏分布 [J].
黄华梁 ;
吴葆青 .
中国岩溶, 1985, (04)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