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智能协作
被引:14
作者
:
杨兆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杨兆升
陈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陈昕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媛
蔡长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蔡长青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唐阳山
机构
:
[1]
吉林大学交通学院
来源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
2005年
/ 06期
关键词
:
交通信号控制;
动态交通诱导;
智能协作;
多智能体技术;
信息融合技术;
D O I
:
10.16097/j.cnki.1009-6744.2005.06.010
中图分类号
:
U491.4 [交通管制];
学科分类号
:
0306 ;
0838 ;
摘要
:
交通信号控制和动态交通诱导是城市交通管理的两个主要手段,两者智能协作能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效率.本文分析了交通信号控制与动态诱导系统的关联特点,利用多智能体技术和融合技术对其智能协作进行研究,提出城市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系统智能协作的结构框架,以交通信号控制执行级智能体为例,介绍分析智能体内在结构和作用机制,并研究了城市交通控制与交通诱导的系统协作模型,实现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智能协作和全局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46+67 +6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基于Agent的城市交通区域协调控制及优化研究.[D].孙建平.吉林大学.2004, 04
[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集成化研究
[J].
李瑞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李瑞敏
;
史其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史其信
.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05)
:109
-112
[3]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协调模式的系统分析
[J].
马寿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马寿峰
;
李艳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李艳君
;
贺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贺国光
.
管理科学学报,
2003,
(03)
:71
-78
[4]
交通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的协调
[J].
韩志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韩志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连雨
.
广西交通科技,
2002,
(04)
:23
-25+62
[5]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J].
杨兆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兆升
;
胡坚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胡坚明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01)
:39
-43
←
1
→
共 5 条
[1]
基于Agent的城市交通区域协调控制及优化研究.[D].孙建平.吉林大学.2004, 04
[2]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集成化研究
[J].
李瑞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李瑞敏
;
史其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史其信
.
公路交通科技,
2004,
(05)
:109
-112
[3]
城市交通控制与诱导协调模式的系统分析
[J].
马寿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马寿峰
;
李艳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李艳君
;
贺国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研究所
贺国光
.
管理科学学报,
2003,
(03)
:71
-78
[4]
交通控制系统与诱导系统的协调
[J].
韩志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韩志新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连雨
.
广西交通科技,
2002,
(04)
:23
-25+62
[5]
中国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框架与实施方案研究
[J].
杨兆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杨兆升
;
胡坚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胡坚明
.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1,
(01)
:39
-43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