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沿线构造裂缝的地质特征及工程危害

被引:2
作者
吴珍汉
胡道功
吴中海
刘琦胜
叶培盛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构造裂缝; 活动断层; 地质灾害; 青藏铁路;
D O I
10.16030/j.cnki.issn.1000-3665.2003.06.004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通过1∶2000活动断裂勘测与地质灾害调查,在青藏铁路沿线鉴别出24条不同规模、不同宽度的构造裂缝带。青藏铁路沿线构造裂缝主要沿活动断层分布,呈线性排列,产状稳定,延伸较长,成群产出,与现今构造变形、断层运动及断层破碎带不均匀冻胀存在成因联系,常形成密集的构造裂缝带。构造裂缝带宽20~2400m。构造裂缝对青藏铁路、青藏公路及沿线工程安全具有不良影响,能够产生显著的灾害效应,如切割错断路基,产生路面塌陷,诱发不均匀冻胀变形,影响工程质量和行车速度,对车站、房屋、管道也将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0+48 +4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地裂缝及其灾害的理论与应用.[M].王景明等著;.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  
西藏中部活动断层.[M].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地震出版社.1992,
[3]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M].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辑;.甘肃人民出版社.1983,
[4]  
青藏高原地质文集.[M].地质矿产部青藏高原地质文集编委会 编.地质出版社.1982,
[5]   青藏高原北部库玛断裂东、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形变带及其位移特征和水平滑动速率 [J].
任金卫 ;
汪一鹏 ;
吴章明 ;
叶建青 .
地震地质, 1993, (03) :285-288
[6]   青藏高原北部金沙江、澜沧江缝合线晚第四纪的活动性 [J].
吴章明 ;
汪一鹏 ;
任金卫 ;
叶建青 .
地震地质, 1993, (01) :28-31+97
[7]   地质构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 [J].
郭东信 .
地理科学, 1985, (02) :97-105
[8]   青藏高原清水河两岸的冻胀丘 [J].
王绍令 ;
姚河清 .
冰川冻土, 1981, (03) :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