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对中尺度暴雨数值模拟影响的研究

被引:79
作者
陈静
薛纪善
颜宏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世界气象组织
[3] 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4] 日内瓦
[5] 瑞士
关键词
暴雨; 数值预报; 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 集合预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 5模式和中国 2 0 0 1年 8月的 4个暴雨个例 ,研究了非绝热物理过程对中国暴雨动力和热力场预报的影响 ,深入分析了对流参数化方案在中尺度暴雨预报中的作用 ,讨论了利用模式扰动方法开展中国暴雨集合预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 ,在短期数值预报中 ,非绝热物理过程对高度场预报影响较小 ,但边界层方案和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产生暴雨的 3个基本条件即水汽通量散度、垂直速度、不稳定层结的影响很明显。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所预报的中尺度热力、动力场离差的结构特征与所预报降水的离差特征相似 ,且主要是在模式积分初期迅速增加 ,其后即趋于稳定。对中国热力场较均匀的暴雨过程 ,可以通过扰动模式的边界层和对流参数化方案 ,构造集合预报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区域气候模拟中多种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研究 [J].
潘劲松 ;
翟国庆 ;
高坤 .
大气科学, 2002, (02) :206-220
[2]   MM5模式中不同对流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试验 [J].
王建捷 ;
胡欣 ;
郭肖容 .
应用气象学报, 2001, (01) :41-53
[3]   MM5在国家气象中心CRAY-C92的实时预报试验尝试 [J].
崔波 ;
王建捷 ;
郭肖容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1999, (02) :2-13
[4]   不同深对流参数化方案在降水预报中的比较试验 [J].
顾建峰 .
气象, 1999, (04) :40-45
[5]   各种非绝热物理过程在中尺度模式中的作用 [J].
张大林 .
大气科学, 1998, (04) :166-179
[6]   中国关于积云参数化方案的应用 [J].
刘一鸣 .
气象学报, 1998, (02) :120-128
[7]   积云对流参数化技术 [J].
陈德辉 .
应用气象学报, 1997, (S1) :70-78
[8]   关于积云参数化问题 [J].
陈伯民 ;
钱正安 .
高原气象, 1992, (02) :213-222
[9]  
东亚季风和中国暴雨[M]. - 气象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编, 1998
[10]  
中国之暴雨[M]. - 科学出版社 , 陶诗言 著,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