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仲平”文章新闻评论属性探析

被引:12
作者
赵振宇
胡沈明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任仲平; 新闻评论; 理论文章; 党报评论改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12.2 [新闻写作];
学科分类号
050301 ;
摘要
17年来,"任仲平"文章风生水起,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曾经八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特别奖或一等奖,堪称"宝塔尖上的明珠"。它以超大的篇幅、超长的写作时间、广泛的选题、独特的论述方式以及普遍的"论述框架"获得了新闻界认可,有网民称它为现阶段的"政治读本"。从"任仲平"申报和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结果来看,任仲平文章无疑属于新闻评论的范畴;然而从形式、思维、内容、操作理念以及操作模式等来看,我们是否可以认为它是借助大众传播媒体实现政治意图的一种"理论文章",而非"新闻评论"。对于这种以传播效率为第一要求的文体,我们在模仿它的同时,是否可使之更加"短、实、新"呢?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45+57 +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在寻找“最大公约数”中形成共识——参与写作《灾难中挺立伟大的中国》的体会 [J].
卢新宁 ;
范正伟 .
青年记者, 2009, (34) :65-68
[2]   党报评论的历史方位——关于评论竞争的思考,兼谈“任仲平”的追求 [J].
卢新宁 .
新闻与写作, 2009, (11) :8-10
[3]   锻造《人民日报》的核心竞争力——访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 [J].
本刊记者 ;
刘光牛 .
中国记者, 2009, (06) :20-22
[4]   图解任仲平 [J].
涂光晋 .
新闻战线, 2009, (03) :23-25
[6]   数字任仲平 [J].
欣宁 .
新闻战线, 2009, (03) :10-11
[7]   创新评论 放大优势——学习“任仲平”断想 [J].
褚少研 .
记者摇篮, 2009, (01) :1-1
[9]   关于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的再思考 [J].
赵振宇 .
国际新闻界, 2007, (07) :20-24
[10]   党报评论的定位与发展——关于党报评论工作的交流 [J].
米博华 .
中国记者, 2005, (06)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