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本位——儒家道德的枢机

被引:10
作者
许建良
机构
[1]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关键词
儒家道德; 仁; 亲; 己本位;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06.02.015
中图分类号
B82-092 [];
学科分类号
01 ; 0101 ;
摘要
中国儒家道德文化一统的社会现实,业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儒家以“仁”为主干的思想,往往被视为人本主义的代表,并长期受到青睐。现实生活里公德缺失的冲击波,客观上昭示和促使我们必须在更为深层的意义上重新审视儒家的价值观,以免在约定俗成的不变框架里自欺欺人。“仁”虽然在表面上推重人际的关系,但以“事亲”、“尊亲”为具体内容,显示血缘宗法性的特征;在社会仁德的营建上,推重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途径,天下能否平安的关键在个人一己的修养,即“为仁由己”,个人一己被赋予了最大的责任,外在社会对个人当有的支撑等基本被忽视;这体现的是自己本位的价值坐标倾向,从自己出发到他人的思维方式在血缘轨道上面的长期实践,必然形成先自己后他人的个人中心主义、自私的习惯意识,这一事实势必影响社会公德的发展和生长,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郭店楚简校读记.[M].李零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中国哲学史大纲.[M].胡适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