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蕴

被引:10
作者
李荣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关键词
马克思; 主体性; 历史性; 社会性; 实践性;
D O I
10.16456/j.cnki.1001-5973.2009.06.003
中图分类号
A81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501 ; 030504 ;
摘要
对主体性问题的不同诠释是马克思哲学与传统哲学的重要分歧所在。在对传统哲学主体性批判与解构的过程中,马克思哲学确立了主体性建构的三重意蕴:首先是主体性建构的历史性原则,以反对传统哲学对主体性的先验的抽象性理解;其次是主体性建构的社会性原则,以反对传统哲学对主体性片面的单子式理解;最后以主体性建构的实践性原则统领历史性原则和社会性原则,强调主体性建构的实质是人在实践中的生成。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德)马克思,(德)恩格斯著], 2001
[3]  
现代性之隐忧[M].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加)查尔斯·泰勒(CharlesTaylor)著, 2001
[4]  
存在与时间[M]. 三联书店 , (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rgger)著, 1999
[5]  
哈贝马斯[M].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英)威廉姆·奥斯维特(WilliamOuthwaite)著, 1999
[6]  
隐蔽的上帝[M]. 百花文艺出版社 , (法)吕西安·戈德曼著, 1998
[7]  
生成的存在[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韩震著, 1996
[8]  
存在哲学[M]. 三联书店 , (法)华尔(Wahl,J.)著, 1987
[9]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79
[10]  
哲学史讲演录[M]. 商务印书馆[德]黑格尔(G·W·F·Hegel) 著, 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