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责私揽”:消费私民化探析

被引:8
作者
王宁
机构
[1]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
关键词
消费; 私民化; 市场化; 社会化; 制度;
D O I
10.13644/j.cnki.cn31-1112.2014.01.012
中图分类号
D923.8 [民事其他法权]; D621 [政治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消费供给模式现代化的制度包括消费的市场化制度和消费的社会化制度。中国的消费供给模式的制度特征体现为"长于市场化制度,短于社会化制度"。这种消费供给的制度模式使得中国的家庭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消费私民化"趋势。"消费私民化"的基本特点就是"公责私揽":国家公共消费供给责任的一部分,由私人或家庭揽下了。消费私民化包括结构性和文化性两种类型:二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在一定条件下陷入恶性循环,家庭消费嵌入这两个深浅层次不同的制度环境中。为了超越这种恶性循环,实现消费供给模式的现代化,就必须分别在结构领域实现消费私民化向消费社会化的转型,在文化领域实现社会支持的特殊主义向普遍主义的转型。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2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