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3 条
黄土高原旱作区土壤贮水力和农田耗水量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32
作者:
邓振镛
[1
]
张强
[2
]
王强
[2
]
王润元
[1
]
王劲松
[1
]
王鹤龄
[1
]
徐金强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2] 甘肃省气象局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旱作区;
冬小麦;
土壤贮水力;
农田耗水量;
水分生产力;
水分利用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择黄土高原旱作区8个冬小麦测站2m土层深度多年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了土壤贮水力和农田耗水量对冬小麦水分生产力的影响。该区域是一个贮水和保水性能良好的天然土壤水库,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湿润区1m和2m土层内最大贮水力分别为270、299、331mm和561、605、676mm,随湿润度增加而增大;但实际贮水能力只有111、183、269mm和230、370、550mm,相当于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最大贮水力的41%、61%和81%,可达到最适宜贮水量的51%、76%、102%。半干旱区远不能满足冬小麦生长需要,达到严重干旱程度;半湿润区只能勉强维持生存需要,达到轻度干旱,必须采取一套有效保墒耕作抗旱措施。冬小麦全生育期2m土层农田实际耗水量和蒸腾系数分别为304-343mm和330-648,随干旱程度增加而增大。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只能满足耗水量的65%-95%,有5%-35%的耗水量是从播前土壤贮水量补给的。冬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浅层耗水量大于生殖阶段,但深层耗水量正好相反。土壤贮水量是该区域冬小麦生产力最重要因素,冬小麦土壤水分籽粒生产力为0.30-1.38kg/mm,平均为0.87kg/mm,生物产量生产力为1.416kg/mm,随干旱程度增大明显递减。旱作区冬小麦水分生产力低而不稳,但潜力很大。必须在肥力、耕作、管理等措施要跟上,水分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
引用
收藏
页码:3672 / 3678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