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胚乳和胚发育过程中干物质积累和同工酶、蛋白质的变化

被引:21
作者
杨太兴
曾孟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胚乳; 干物质积累; 同工酶; 籽粒发育; 胚发育; 蛋白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6个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材料,分析籽粒发育阶段干物质积累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观察到胚乳,胚和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干物质积累变化为“S”形曲线,平均日增重为“双峰”曲线。据此,将其发育过程分为四个时期,即(1)缓慢增重期(0~15天),(2)线性增重期Ⅰ(16~30天),(3)线性增重期Ⅱ(31~45天),(4)成熟期(46天以后)。同时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光密度扫描方法,相应地定株检测了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α-淀粉酶、苹果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酯酶等的同工酶及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观察到(1)期同工酶和蛋白质带数少,活性(含量)较低。(2)期同工酶和蛋白质条带及活性(含量)都急剧增加,以脱氢酶类为甚。(3)期除酯酶等水解酶类条带和活性继续增加外,其余都开始降低。(4)期除酯酶外,其它同工酶和蛋白质条带及活性(含量)显著减少。此变化与干物质积累“S”形变化相一致。有一些同工酶酶带的变化更为显著。如α-淀粉酶Amy1-A和Amy1-B活性是在授粉后5~15天内急剧变化的;胚乳中Px5、Px6和Px7按(1)、(2)和(3)期的顺序显现,而胚中(1)期不具有Px5、Px6和Px7,(2)期以后开始出现,但Px14、Px15、Px16和Px17在(3)期后缺失。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89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