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1膜驱剂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及润湿性研究

被引:37
作者
高芒来
李奇
王建设
许海洁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2] 石油大学(北京)化工学院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分子沉积(MD)膜驱剂; 双季铵盐化合物; 油砂; 水溶液吸附; 表面润湿性;
D O I
10.19346/j.cnki.1000-4092.2003.01.021
中图分类号
TE39 [油田应用化学];
学科分类号
082002 ;
摘要
分子沉积(MD)膜驱油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在题示实验研究中所用MD膜驱剂MD 1是一种分析纯单分子双季铵盐,油砂未洗油,取自辽河兴隆台109井。介绍了溴百里酚蓝为指示剂测定水溶液中MD 1质量浓度的方法,在10~300mg/L范围内溶液吸光度与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MD 1在油砂上的吸附很快,在25℃下4h即基本达到平衡,吸附量随MD 1溶液pH值升高而增大,pH值在2~4之间时增加快,在4~9之间时增加慢,在9~12之间时又增加快,由此确定吸附主要是静电作用的结果,油砂表面的电荷性质和电荷量是决定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定律,即为单分子层吸附,计算求得25℃和40℃时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3.04和12.68mg/g油砂,吸附热为-15.2kJ/mol。在吸附MD 1后的油砂上汽油的相对接触角由43.68°增大至49.56°,油砂表面亲油性减弱,亲水性增强。在油砂上吸附成膜时放热,成膜表面润湿性改变,是MD膜驱剂提高原油采收率的2个重要因素。图4表1参12。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辽河油田兴42块兴53井组MD膜驱油研究 [J].
高芒来 ;
陈素青 ;
孟秀霞 ;
陈定珊 ;
潘惠芳 .
油田化学, 2003, (01) :65-69+77
[2]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 [J].
毕只初 ;
俞稼镛 .
科学通报, 2000, (16) :1721-1727
[3]   分子沉积膜 [J].
沈家骢 ;
张希 ;
孙轶鹏 .
自然科学进展, 1997, (01) :3-8
[4]   活性炭的zeta电位对各种染料吸附的影响3.活性炭对阴离子染料洋红的吸附 [J].
戴闽光,何联合,林添耀 .
应用化学, 1995, (05) :62-66
[5]   无脂链磺化酞菁铜和四苯基卟啉磺酸钠的分子沉积膜 [J].
高芒来 ;
张希 ;
孔祥兴 ;
孙轶鹏 ;
沈家骢 .
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5, (01) :29-36
[6]   功能性超薄有序分子沉积膜的制备及其结构研究 [J].
高芒来 ;
孔祥兴 ;
张希 ;
沈家骢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1993, (08) :1182-1183
[7]  
环境化学[M].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王晓蓉编著,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