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专题询问制度化研究

被引:5
作者
陈淑娟 [1 ]
马洪强 [2 ]
机构
[1]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
监督法; 常委会组成;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人大常委; 会议; 议案; 检察院; 公诉机关; 司法机关; 答复; 办公机构; 人大代表; 地方组织法; 跟踪监督; 事后问责; 主持人;
D O I
10.13755/j.cnki.rdyj.2013.08.008
中图分类号
D622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4 ;
摘要
<正>随着专题询问的深入开展,亟须出台相应的规范性制度。法律制度追求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这也是专题询问制度化的价值所在。询问和质询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监督权力,但在人大监督的实践中,却很少被采用。自2010年6月2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全国各省区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足迹.[M].刘政; 编.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2]  
英、法、美、德、意、日六国议会议事规则.[M].尹中卿等译;.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5,
[3]  
中外监督制度比较.[M].尤光付著;.商务印书馆.2003,
[4]  
英国议会.[M].刘建飞等编著;.华夏出版社.2002,
[5]  
德国议会.[M].甘超英编著;.华夏出版社.2002,
[6]  
美国国会.[M].与非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1,
[7]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M].蔡定剑著;.法律出版社.1998,
[8]  
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情况、做法和效果.[J].李蕊;.北京人大.2012, 11
[9]  
从北京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专题询问说起.[J].席文启;李正斌;.北京人大.201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