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青年群体形成阶段、类型及其特点探析

被引:12
作者
李金亚 [1 ]
管雷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2] 共青团四川省团校青少年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街角青年; 形成阶段; 类型; 特点; 青年文化论;
D O I
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07.01.029
中图分类号
D432.6 [青年工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的街角青年群体在成员维系基础、内部交流途径、主要依靠、犯罪手段、失范程度上有着不同的表现。依据青年文化论的视角,我们把街角青年分为逍遥型、脱离型和反抗型,并从总体上概括街角青年的四个特点:职业性和社会理想性、家庭出身的多样性、社会分层的多层次性和性质的“灰黑交融”性。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解析“街角灰色社会”——以湖南长沙某区“街角DY帮派”为实证分析对象 [J].
黄海 .
青年探索, 2005, (06) :24-30
[2]   新街角青年的浮现——对湖南H镇一类青年的调查与分析 [J].
符平 .
青年研究, 2003, (11) :38-42
[3]   街角青年:来自苏北小镇的观察与访谈 [J].
马德峰 ;
李梅 .
中国青年研究, 2002, (06) :42-47
[4]   走近街角社会 [J].
张园 .
社会, 1997, (07) :24-25+28
[5]  
社会学概论新修[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郑杭生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