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监测现状分析

被引:46
作者
刘海霞 [1 ]
张静 [2 ]
机构
[1]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科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处
关键词
腹泻; 人群监测; 横断面研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与方法]; R57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分析中国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52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全国31个省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836 591例;其中,具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的确诊病例59 929例。收集2011年1~52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系统"中报告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共30起暴发疫情。分析报告病例、确诊病例及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确诊病例的病原谱构成情况。结果 2011年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患者836 591例.发病率为62.39/10万。病例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5岁组,发病率为447.06/10万(436 098例),占总数的52.13%(436 098/836 591),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0.53%(422 752/836 591)。报告病例发病有2个高峰,第1个发病高峰在夏季(第23~35周),占全年报告病例数的34.33%(287 231/836 591);第2个发病高峰在冬季(第43~52周),占23.54%(196 939/836 591)。各省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市[253.00/10万(49 619例)]、天津市[244.34/10万(31 614例)]、浙江省[204.42/10万(111 257例)]、宁夏回族自治区[132.16/10万(9328例)]和广东省[127.40/10万(132 880例)],报告的30起疫情中.5起有明确病原学诊断结果,其中,4起为诺如病毒引起。2011年其他感染性腹泻确诊病例占报告病例数的7.16%(59 929/836 591),其中,病毒感染56 687例,细菌感染3242例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占97.35%(55 185/56 687),轮状病毒确诊病例发病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占97.15%(53 612/55 185),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占82.42%(45 480/55 185),发病高峰在第50~51周,占全年的15.42%(8508/55 185)。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为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分别占48.43%(1570/3242)、32.20%(1044/3242)、8.57%(278/3242),发病高峰在31~35周,占23.01%(746/3242)。沙门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上海市、广东省和浙江省[91.59%(1438/1570)],副溶血性弧菌以上海市为主[80.94%(845/1044)],大肠杆菌主要集中在广东省[84.17%(234/278)]。沙门菌感染病例以0~9岁组为主[42.36%(665/1570)],副溶血性弧菌以20~39岁组为主[81.99%(856/1044)],1岁以下及20~39岁人群大肠杆菌感染者较多,占63.67%(177/278)。结论中国其他感染性腹泻应重点监测5岁及以下儿童,病例病原构成以轮状病毒为主,病例报告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地区分布不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328 / 33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广东、河南、甘肃三省12县区腹泻病例就诊模式调查 [J].
张静 ;
刘民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8, (10)
[2]   新中国腹泻病防治研究的基本状况和主要对策 [J].
魏承毓 .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06) :883-888
[3]   网络直报系统在早期发现传染病暴发中的应用 [J].
徐健 .
疾病监测, 2006, (04) :212-216
[4]   诺如病毒胃肠炎及其防控对策 [J].
方肇寅 .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7,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