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受棉铃虫为害后的补偿效应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2
作者
毕成鹏
杨奇华
周明牂
机构
[1]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2] 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棉花补偿; 模型; 棉铃虫; 模拟为害;
D O I
10.13802/j.cnki.zwbhxb.1991.01.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采用四因子二次正交旋转回归组合设计的试验结果,建立了以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成铃及单株产量为目标函数,考虑种植密度、果枝数、模拟被害蕾(7月上旬)和被害幼铃(8月上旬)四决策变量的数学模型。模型行为反应表明:低密度(小于2千株/亩)或高果枝数(大于16个/株)条件下棉花补偿能力衰退;被害蕾量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有增产作用;被害幼铃的变化对产量的影响较大;但相对来说,密度和果枝数是影响产量的两个主要因素。模拟计算表明:允许蕾被害584—656个/百株和幼铃被害187—225个/百株,并配以密度4360—4520株/亩和果枝数14.4—15.06个/株的措施,可获取亩产皮棉95公斤以上。最后给出了不同农艺措施下棉花的损害函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