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痛风外周疼痛介质的动态变化

被引:13
作者
陈文照
林坚
金策
姜宏
吴士良
顾瑞生
机构
[1] 浙江中医学院
[2]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
[3] 苏州医学院
[4] 上海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痛风/病理学,疼痛介质/血液,实验研究,动物,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33 [实验医学、医学实验];
学科分类号
1001 ;
摘要
为进一步了解急性痛风的发病机理,将尿酸钠溶液0.2ml注入大鼠右侧踝关节腔造成急性痛风模型;将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于造模前(即0h)、造模后3h、6h、12h、24h、48h测定受试关节周围软组织NE、DA、5 HT、K+含量。结果显示NE在6h才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24h略有下降,但48h仍维持较高水平;DA在12h才明显升高,至48h一直呈上升趋势;5 HT在3h即明显升高,24h达到高峰,48h略有下降;K+在3h即明显升高,12h达到高峰,24h仍在较高水平,48h急骤下降。认为K+可能在急性痛风初中期起作用,NE可能在中期起作用,DA可能在中后期起作用,5 HT在整个过程中起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8+64
页数: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