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的人民概念及其政治哲学意义

被引:4
作者
张文喜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关键词
卢梭; 人民; 政治哲学; 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565.26 [卢梭(Rousseau,J.J.1712~1778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现代国家秩序的正当性是根据公民个体的理性能力和他们之间的协议来考量的。卢梭不仅主张人民主权是正当统治的最后基础,而且假定人民意志的存在或者普遍的情绪和行动凌驾于个人的情绪和行动之上。在卢梭哲学中,再没有哪个方面,像他的人民主权概念框架这样,受到了如此不同的解释和持久的关注。卢梭理解力上的窘境源自其铁板钉钉的平等、齐一和和谐的"人民"概念。卢梭从人民作为政治(哲学)概念向文学(文字学)概念转换,将政治的关怀与文化的关怀联系起来,人民成了强烈情绪化的对象,它被说成是一个感情的共同体,用这种话语来抵挡政治现代性,其当代意义还需持久消化。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政治的浪漫派.[M].(德)卡尔·施米特(CarlSchmitt)著;冯克利;刘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  
中国现代思想脉络中的自由主义.[M].任剑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  
民主和资本主义.[M].(美)塞缪尔·鲍尔斯(SamuelBowles);(美)赫伯特·金蒂斯(HerbertGintis)著;韩水法译;.商务印书馆.2003,
[4]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2003,
[5]  
自然权利与历史.[M].(美)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著;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
[6]  
哲学与政治.[M].[(法)阿尔都塞著];陈越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7]  
自由与传统.[M].(英)埃德蒙·柏克(EdmundBuike)著;蒋庆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
[8]  
论文字学.[M].(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著;汪堂家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9]  
形而上学导论.[M].(德)海德格尔(MartinHeidegger)著;熊伟;王庆节译;.商务印书馆.1996,
[10]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M].(英)鲍桑葵(BernardBosanquet)著;汪淑钧译;.商务印书馆.1995,